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參訪佛光山印度沙彌學園,見證人間佛教在印度扎根的成果。 人間社記者李維攝
圖說:法師帶領朝聖團員念佛,繞拉瑪巴爾佛塔。 人間社記者李維攝
圖說:朝聖團一行於阿育王石柱前致敬。 人間社記者李維攝
圖說:一行人在迦毘羅衛城誦經祈願。 人間社記者李維攝
圖說:朝聖團登上靈鷲山。 人間社記者李維攝
圖說:朝聖團登上靈鷲山,法師帶領大眾在山頂誦經禮佛,重現靈山法會的莊嚴氛圍。 人間社記者李維攝
圖說:參訪佛光山印度佛學院,了解「大樹下的課堂」教育計畫,見證人間佛教在印度扎根的成果。 人間社記者李維攝
圖說:團員們踏上恆河,在晨霧與雨幕中誦經祈願,並放流花燭,以誠心祝禱眾生安樂。 人間社記者李維攝
圖說:眾人抵達拘尸那羅大般涅槃寺,於佛陀涅槃像前誦《遊行經》。 人間社記者李維攝
圖說:在旅館會議廳舉辦讀書會分享,由讀書會講師陳玉翠帶領,引導團員交流和分享朝聖體驗。 人間社記者李維攝人間佛教讀書會印度朝聖 信仰路上與佛同行
2025-11-14
由人間佛教讀書會總部策畫的2025年「閱讀之旅」壓軸行程——印度佛陀故鄉朝聖之旅,於10月27日啟航。一行36人,由佛光山佛光大藏經編藏處史傳藏編輯妙貫法師與普門寺妙菩法師率領,展開為期10天的心靈之旅,沿著佛陀足跡走訪多處聖地,以閱讀、誦經與體證結合,開啟一場深具教育與信仰意義的修行之路。
出發首日即遇波折,包含兩位法師在內的15位團員因簽證延誤滯留桃園機場,僅有部分成員先行出發。這段意外,卻成了朝聖的開端——「煩惱即菩提,無常即修行」。隨後抵達印度新德里的團員,依原定行程參訪印度門、總統府及國家博物館,得以近距離瞻仰佛骨舍利,深感法緣殊勝。當日下午,眾人參訪佛光山印度沙彌學園,親見佛教復興於印度的現況,為朝聖行點下動人的序章。
隔日,滯留團員終於取得簽證,循著星雲大師當年取道泰國的路線,於深夜抵達新德里與團體會合。翌日,朝聖團前往世界文化遺產泰姬瑪哈陵與阿格拉堡,感受千年文明的滄桑。印度街頭的文化與兒童純真的笑容,讓團員們省思佛國不在遠方,「心淨即國土淨」。
第四日,眾人抵達鹿野苑,於佛陀初轉法輪地誦經禮佛。妙貫法師特別編印《佛教聖地課誦經文》,沿途隨地解說經義,令朝聖不僅是旅程,更成為「行中聞法」的修持實踐。翌晨,團員們踏上恆河,在晨霧與雨幕中誦經祈願,並放流花燭,以誠心祝禱眾生安樂。
歷經長途跋涉,眾人抵達菩提伽耶,於佛陀成道處——摩訶菩提寺,誦經、繞塔、禮佛。當雨水灑落身上,法師開示:「是對我們的考驗,亦是加持,一念之間皆為修行。」之後參訪佛光山印度佛學院及育幼院,了解「大樹下的課堂」教育計畫,佛學院師生都很努力的在當地推動大師的理念,見證人間佛教在印度扎根的成果。
第六日,朝聖團登上靈鷲山,沿途瞻禮阿難與舍利弗修行洞窟。兩位法師帶領大眾在山頂誦經禮佛,重現靈山法會的莊嚴氛圍。隔日,再訪那爛陀、玄奘大師紀念堂,透過壁畫與浮雕了解求法、弘法的艱辛歷程。隨後前往毗舍離,追憶佛陀最後說法之地,於阿育王石柱前致敬,並於新落成的佛舍利塔內虔誠禮拜。
第八日,眾人抵達拘尸那羅大般涅槃寺,於佛陀涅槃像前誦《遊行經》,默思佛陀最後的慈悲教誨,許多團員不禁動容落淚。晚間讀書會總部特別安排的旅館的會議廳舉辦讀書會分享,由讀書會講師陳玉翠帶領,介紹讀書會以及讀書會四層次帶領法,並且引導團員交流和分享朝聖體驗。團員都表示感謝歷代高僧與護法的發心,讓聖跡得以保存至今。
隔日跨越印尼邊境,進入尼泊爾藍毗尼——佛陀誕生地。傍晚時分,團員在滿月光下於太子沐浴池畔誦浴佛偈,祝願眾生皆得清淨法身。第十日,行程進入尾聲,朝禮舍衛城祇園精舍及央掘摩羅故居,在懺悔與發願中圓滿心願。
這趟長達10天的印度朝聖之旅,歷經簽證延誤、長途顛簸與天候考驗,但眾人以信心與願力克服重重關卡。每一步朝聖,既是行腳,也是一場心靈的覺醒。妙菩法師表示:「我們朝的不只是聖地,更是自己內心的佛性。」
正如團員心得所言——這不是一趟旅行,而是一場與佛同行、與心對話的修行旅程。
出發首日即遇波折,包含兩位法師在內的15位團員因簽證延誤滯留桃園機場,僅有部分成員先行出發。這段意外,卻成了朝聖的開端——「煩惱即菩提,無常即修行」。隨後抵達印度新德里的團員,依原定行程參訪印度門、總統府及國家博物館,得以近距離瞻仰佛骨舍利,深感法緣殊勝。當日下午,眾人參訪佛光山印度沙彌學園,親見佛教復興於印度的現況,為朝聖行點下動人的序章。
隔日,滯留團員終於取得簽證,循著星雲大師當年取道泰國的路線,於深夜抵達新德里與團體會合。翌日,朝聖團前往世界文化遺產泰姬瑪哈陵與阿格拉堡,感受千年文明的滄桑。印度街頭的文化與兒童純真的笑容,讓團員們省思佛國不在遠方,「心淨即國土淨」。
第四日,眾人抵達鹿野苑,於佛陀初轉法輪地誦經禮佛。妙貫法師特別編印《佛教聖地課誦經文》,沿途隨地解說經義,令朝聖不僅是旅程,更成為「行中聞法」的修持實踐。翌晨,團員們踏上恆河,在晨霧與雨幕中誦經祈願,並放流花燭,以誠心祝禱眾生安樂。
歷經長途跋涉,眾人抵達菩提伽耶,於佛陀成道處——摩訶菩提寺,誦經、繞塔、禮佛。當雨水灑落身上,法師開示:「是對我們的考驗,亦是加持,一念之間皆為修行。」之後參訪佛光山印度佛學院及育幼院,了解「大樹下的課堂」教育計畫,佛學院師生都很努力的在當地推動大師的理念,見證人間佛教在印度扎根的成果。
第六日,朝聖團登上靈鷲山,沿途瞻禮阿難與舍利弗修行洞窟。兩位法師帶領大眾在山頂誦經禮佛,重現靈山法會的莊嚴氛圍。隔日,再訪那爛陀、玄奘大師紀念堂,透過壁畫與浮雕了解求法、弘法的艱辛歷程。隨後前往毗舍離,追憶佛陀最後說法之地,於阿育王石柱前致敬,並於新落成的佛舍利塔內虔誠禮拜。
第八日,眾人抵達拘尸那羅大般涅槃寺,於佛陀涅槃像前誦《遊行經》,默思佛陀最後的慈悲教誨,許多團員不禁動容落淚。晚間讀書會總部特別安排的旅館的會議廳舉辦讀書會分享,由讀書會講師陳玉翠帶領,介紹讀書會以及讀書會四層次帶領法,並且引導團員交流和分享朝聖體驗。團員都表示感謝歷代高僧與護法的發心,讓聖跡得以保存至今。
隔日跨越印尼邊境,進入尼泊爾藍毗尼——佛陀誕生地。傍晚時分,團員在滿月光下於太子沐浴池畔誦浴佛偈,祝願眾生皆得清淨法身。第十日,行程進入尾聲,朝禮舍衛城祇園精舍及央掘摩羅故居,在懺悔與發願中圓滿心願。
這趟長達10天的印度朝聖之旅,歷經簽證延誤、長途顛簸與天候考驗,但眾人以信心與願力克服重重關卡。每一步朝聖,既是行腳,也是一場心靈的覺醒。妙菩法師表示:「我們朝的不只是聖地,更是自己內心的佛性。」
正如團員心得所言——這不是一趟旅行,而是一場與佛同行、與心對話的修行旅程。
最新消息
花蓮佛光人跟著大師辦教育 送福田「做就對了」
2025-11-22宿霧跨宗教「翻譯與真理」 聖卡洛大學與佛光山再合作
2025-11-22豐原佛學講座 通往佛道的起點
2025-11-22北卡Norwayne中學參訪佛光山 體驗中華文化與佛法智慧
2025-11-22理查遜學區舉辦多元文化之夜 佛光攤位展現中華傳統魅力
2025-11-22佛光山啟動宿霧第二次賑災行動 1500戶災民受惠
2025-11-22多倫多大學跨宗教論壇 覺凡法師分享因緣法
2025-11-22柏林佛光寶寶祝福禮 信仰傳承和樂融融
2025-11-22邁阿密佛光人走入社區慈悲關懷
2025-11-22多大佛光學社舉辦研討會 知觀法師講說佛教核心教義
2025-11-22
相
關
消
息







